服务热线:0531-82950255

美文志/专栏

乔显德:渐行渐远的粮囤

作者:当代散文 日期:2021年07月26日 浏览:2917 原创



前些日子,在表哥家里看到了一个用白铁做成的物件,高高的,圆圆的,顶尖尖的,我也没太在意它为何物。而一向不太细心的妻子却注意上了它,说那是粮囤。我站在过去那种粮囤的角度反驳她,“哪有这样的粮囤?”她似乎很硬气地回答:“现在就有这样的粮囤,只是你没见过。”我也算是开了眼界吧,接着勾起了我对粮囤的回忆。我猛然想到,噢,儿时见过的那种粮囤几乎不见了,怪不得心中像是少了些什么呢?几多怀念与不舍之情涌动于字里行间。

说起过去那种粮囤,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知道。而大凡在农村生活过、又上了些年岁的人几乎都知道。因为,粮囤至于过去那个年代的人,就相当于是“命根子”,谁不把它铭刻在脑子里?那时候,都指望着自家的粮囤越大越好,盛放的粮食越满越好,尤其盼望盛放的小麦越多越好。闺女找婆家,都先看看婆家有没有房屋和粮囤,再看粮囤大不大,盛放的粮食多不多,来的娘家人的眼尖着呢,省怕自己的近边人到了她婆家吃不上饭。别说将媳妇,就是平日里居家过日子都离不了粮囤,假若听说谁家没有粮囤,就会被别人笑话,真就像人们常说的被“笑掉了大牙”,没有粮囤想给儿子说媳妇,先稍息等着吧,等到什么时候有了粮囤再说。所以说,粮囤在那个年代里至关重要,在百姓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,这样一来,几乎家家都有粮囤。

粮囤,在我们老家都简称为:囤。因了除粮囤再没有别的囤,就省略了。它是过去家庭里盛放粮食的器物,大都用竹篾、荆条或稻草等编成,圆圆的、大大的,它的上面还都会围上一圈又一圈的席箔,图得是多盛放粮食。

粮囤该是乡村百姓家中最大的器物了,也一如乡村百姓一样,虽说看起来极普通,没有招人喜欢的外表,但它却有一颗博大的包容之心,这也如同粮囤的造型一样,“大肚能容”容乡民一家一年的收成,凭借这样宽广的胸怀,供养着这一家人的生活。细细琢磨一下,看起来模样敦实、并不起眼的粮囤,作用还真不小,就如同过家之道的一个“小仓库”,一年春秋两季不断地装粮食,尤其是打了新粮,与陈粮交替,粮囤里的粮食进进出出频仍,显得更富足起来。譬如,到了夏天麦收的时候,就把粮囤里陈粮食先倒出来,把囤打扫清理干净,再把新鲜的小麦一袋子、一袋子地倒进去,将要装满了的时候,再用席箔打上折子,装完了新小麦,就把去年那些剩下的小麦放到上面封盖好。到了秋天,还是按照这样的方法,将收获的玉米和地瓜干什么的也放到粮囤里去,这就是庄稼人一年的口粮,马虎不得。

囤里春秋,用自己的进出记载着农时的春夏秋冬,用自己的盈亏承载着庄稼人的喜怒哀乐,普普通通的粮囤,时时牵着庄稼人的敏感神经。粮囤里的粮食多与少,既象征着这家人会不会过日子,而更重要的是,影响着这一年或一个时期一家人的日常生活,并真切地反映着他们的情绪。在乡下,你可以不羡慕多么富有的富户,但你绝不能忽略那个在墙角不起眼的粮囤。因为,它盛装着一代代祖先的辛劳,盛装着父母的辛劳。每家的粮囤,都装满了每家酸甜苦辣的故事,它寄托着庄稼人的真实情感,维系着一家人的冷暖饱饿。

我从记事起就认识了粮囤。起初,还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,它是干什么用的,也一直搞不明白它为什么放在我家黑咕隆咚的最东间里的西南角,儿时走进黑乎乎的东间里,见到这个“庞然大物”都感到有点害怕,也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。随之渐渐长大,谜底一一解开,知道了它的名字叫囤。我也渐渐了解了它的用途,是用来盛放粮食的。儿时还常见父母把庄稼地里出产的小麦、玉米、地瓜干什么的,晒好后就盛放到粮囤里。到了我能干点活的时候,怀着好奇心帮着父母往粮囤里放粮食,我常常站到粮囤中央,父母把新打或翻晒的粮食递给我,我再按着父母的吩咐一一摆放到粮囤的各个角落,看起来还像模像样。粮食越多,劲头越足,谁不指望家里的粮食满囤、满仓?小小年纪就有了这样的向往。

几次帮着父母往囤里盛放粮食的经历,使我感受到了与粮囤的默契。放着、放着,放到心里的是熟悉和亲切,也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对粮囤的感情,对粮囤的了解也渐渐多了起来。我也渐渐懂得了它为什么放在黑咕隆咚地方,其实也没有什么秘密,因那时常听祖母说,“家财不露明”,家里的贵重物品都不能露明。这是现在听起来似乎有点神秘的事儿,可在过去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确是这样。想想那时候,好多人连饭都吃不饱,还能有别的什么财?盛放着粮食的粮囤也算是财和贵重东西了,那就一般不让外人看到自己粮囤里有多少粮食,省得引起些别的事,别人也会想着粮囤是个事。儿时我和小伙伴就不管这些了,趁大人们都不在家的时候,到这家看看,到那家瞅瞅囤里的粮食,谁家穷富,也就自然明白了八九分。还有一种说法是,把粮食放到黑咕隆咚的地方不招引虫子,这种说法似乎也有道理。

儿时每每看到祖母、母亲从放粮囤那间屋出来发出“唉、唉!”叹息声时,我就知道,可能是粮囤里的小麦不太多了,我听了一声声的叹息,心里感到真不是滋味。当然,我家的玉米和其它粮食还挺多的,吃饱饭是没有问题,我常见祖母挎着一竹篓、一竹篓的地瓜干,送给吃不饱饭的人家;而当看到祖母、母亲笑嘻嘻地从东间屋里出来,说起话来也乐呵呵的时候,可能是囤里的小麦满了或是上了尖,我这心里也就会跟着乐起来。

说起粮囤来,还有些似乎关联不大的鸡毛蒜皮的小事,也留下了些支离破碎的印记。记得小时候有了好吃的东西,不舍得一下子把它吃光了,就把它放到囤里,等到来日再拿出来吃的时候,有一种富有感,大人们就会夸,真会打个谱。我还把没熟透的柿子放到囤里,埋到粮食里,等到过几天拿出来一看,就会看到红彤彤的柿子,吃起来真香甜。

说起粮囤来,儿时还听过一段神秘而美丽的传说,似乎还流露着些许的恐怖。说是有一天,老家一户人家的女主人在从粮囤里挖粮食的时候,突然发现在粮食里面蜷缩着一条蛇,她先是一惊,但没有叫出来,也没有喊人打蛇,就像没事一样,悄默声息地过了一段时间,这个时候奇迹就出现了,她家囤里的粮食始终保持在原来那个位置,能基本盖过那条蛇来,始终不见少。后来,这件事就传开了。有人说是蛇来报恩,还有人说是别的原因。虽不足信,但很有趣。

正在写着这篇文章的时候,我不由想起了老家的满囤、满仓,他们都与囤、仓有关。其实再仔细想想,何止我老家,在全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能有多少叫满囤、满仓的,估计谁也数不清。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老人在给后代起名字的时候,都往好处去想,用后代的名字寄托和昭示着美好的未来。譬如说起名叫“满囤”“满仓”,寓意将来粮食满囤、满仓。后来,老家的满囤、满仓都长得粗粗的、敦敦着,越来越像“囤”和“仓”了,实至名归。现在回忆起来,还觉得真有意思,不一定有意义,在国家和社会贫困的时候,即使叫着“满囤”“满仓”的名字,家里的粮食也没满囤、满仓,甚至比别人还贫穷。而进入幸福美好的新时代,再也没有起名叫“满囤”“满仓”的了,却家家粮满囤,福满仓了。

过去的粮囤,在人间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。起初,人们在编织它的一圈一圈里,编织着一圈一圈的粮食丰收梦,现在变成了一圈一圈、一缕一缕的乡愁;人们在增加一折一折的席箔里,增添了庄稼人喜获丰收的一阵一阵欢笑,现在变成了时代和岁月的皱褶。透过粮囤和席箔,人们看到的是时代的进步和百姓的欢乐。

现如今,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,人们储存粮食的很少了,即便有储粮的,也都是用铁皮或薄膜等既简易而又现代的粮囤,彻头彻尾地代替了过去那种粮囤。过去的粮囤已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线。随着粮囤的渐行渐远,我对过去粮囤的感情却渐行渐深,一如久别的老朋友一样,徒增怀念与不舍。因为,我在童少时代认识了它,我的家人感恩于它,我现在更加想念它!


0
0
1

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  去登录

网友评论:

当代散文

当代散文网